在今年開學之際,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重要的信息。首先,我要說出對同學們的期盼:就是要服務母校和關愛社群。這不僅是一種回報,也是培養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例如,大家可以參與學校服務團隊(如領袖生、輔導員和德公大使等),協助維持校園秩序、為初中學弟妹提供成長支援、協助老師組織校園活動或支援社區義務工作計劃等。透過這樣的參與,同學們能夠體會到關愛和同理心的可貴,更有助培養領導才能和協作能力。
其次,多閱讀並參與文化藝術體驗活動,是培養文化覺察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並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孕育正向的觀念。同時,參與文化藝術活動如參觀美術館、欣賞音樂會或戲劇表演,能夠啟發創造力、培養情感智慧和培養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舉個例子,我們學校可以組織文學閱讀小組,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心得,並深入探討不同的作品,進行腦筋的碰撞,激發潛藏的智慧。如同學參與法國文化學會,就可以認識法國的歷史文化,或品味法式美食,為日後到法國遊歷或探索做好準備!
最後,我們要積極探索國家和全世界的發展機遇,為自己的將來開拓更多的機會。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學生們可以參加交流計畫,與當地學生互動,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和社經發展的最新情況。此外,一帶一路和東盟國家也提供了許多跨國合作和就業機會。學生可以主動參與相關的研討會、國際交流活動,建立國際視野和人際網絡。在今個學年,學校會舉辦多個內地和海外交流團,讓同學有機會親身探索國家發展的狀況,認識不同國家的特色,同學參與其中,定必有所獲益。
在這個多元而快速變化的時代,培養全方位的能力和觀念是至關重要的。我和老師們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們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和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我們相信,通過服務學校和社群、閱讀與文化藝術體驗、以及探索國家和全球發展機遇,你們將為自己的未來開拓更多機會,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最後,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抓住這個新學年的機會,努力學習、充實自己,並在未來的道路上追求卓越。祝福大家有一個充滿成長和收穫的學年!
謹代表全體教職員工,祝福大家開學快樂!
譚耀華校長
二零二三年九月一日
早上起來,收到友人的短信,內容如下:「今天是2020年最冷的一天,也是2020年最後一天,你要好好保重,迎接2021年的第一天。」意思簡單直接,但卻十分窩心,並引起無限共鳴!
對於所有人來說,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我們原來正常的生活變得不再正常,大家都要不斷地適應所謂「新常態」。「兩盒THX」、「限聚令」、 「社交距離」、「WFH」、「Lockdown」...... 是2020年的新潮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今年的「新常態」。
對於老師和同學來說,哪一個潮語最有代表性呢?我相信非「網課」莫屬!學界多年來致力推動「線上教學」或「虛擬教室」,想不到因這次疫情而一步到位。學校因疫情而暫停面授,為了做到「停課不停學」,師生們都要投身網課的洪流中!一時間各種網課軟件紛陳,例如Zoom、Teams、Google Meet及Cisco Webex等,大家都在短時間內成為「網課達人」,總算能做到「停課不停學」。
然而,網課進行了大半年,老師和同學都會有「Zoom疲勞」的情況。長時間看著網絡鏡頭、傾向單向式講授、難於互動的學習模式、缺乏情感的交流等因素,都是「Zoom疲勞」的成因。我知道老師們已是費盡心思,務求令網課更互動、更有趣,亦會不斷深情地鼓勵同學;而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亦漸漸熟習了網課的常規,積極參與各種網上學習活動,這是我深感欣慰的。在此,我謹向本校敬業樂業的老師表達由衷的謝意!
這段暫停面授的日子,令我們更懷念身處校園學習的日子。原來可以正常地返學,也是一種福氣,要好好珍惜。隨著2020年過去,我期望疫情在新一年盡快消退,讓我們的生活回復正常。到了那天,我們不需再戴著口罩,而是換上親切的笑容,在亭園重聚!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回想我升讀中一那年,八月下旬的一個炎陽天,學校舉辦迎新日。全體中一新生站立在操場上,聆聽校長和老師的叮嚀,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接著一班唸預科的大哥哥大姐姐引領我參觀校園,記憶最深刻的是生物室的標本和地理室的地球儀,當時的我感到十分興奮和雀躍,對中學學習生活充滿期盼!接下來的初中生活更是多姿多采:第一次學習使用本生燈、中文課《阿Q正傳》角色扮演、英文老師娓娓道來"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八十日環遊世界》)的曲折情節、世史課全班同學拚命地背默英文生字、全班同學跳竹舞奪冠而回、歷史扮演比賽演出"Boston Tea Party"、每年一度的班際旅行、於圖書館漫遊書海的時光 …… 都成為了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回憶!
到了高中,人長大了,所負的責任和面對的挑戰亦愈大,其中莫過於要應付公開考試 --- 會考和高考。讀中四時未能適應課程的要求,成績差強人意。我很感激老師循循善誘、諄諄教誨,使我從迷失中找到方向,在無助中尋獲依靠,到了中五,成績亦漸入佳境。我亦對學習產生了新的體會,原來學習不單要吸收知識,更重要是訓練思考,分析事理,明辨是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我天性外向好動,熱衷於課外活動和服務團隊,學生會、社幹事、圖書館領袖生、風紀隊,我都曾經參與過。在服務和舉辦活動的過程中,我明白尊重與信任的力量,了解到與人溝通和協作的重要性。無論遇上任何困難和挫折,只要群策群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要感激預科時期的班主任,她要求全班同學每星期寫一篇週記給她。那兩年,無論是學習情況、家庭生活、朋友相處的問題,我都會透過筆端與她分享,而她總會用心回應:或體諒理解、或支持鼓勵、或勸導建議。漸漸地,我在待人處事方面變得更成熟,更懂得人情世故,這對我日後升讀大學和投身社會有莫大的裨益。
由此可見,中學生涯對一個年青人的成長是多麼重要!後來我成為老師,如今擔任校長,更覺得任重道遠,要成為學生的同行者、啟導者,用心培養他們成為品格良善正直、知識才能兼備、性格正向積極的人。為了達成上述教育目標,學校今年制定了完備的發展方略。在學與教方面,學校今年會重點推動電子教學、鼓勵閱讀、加強兩文三語及推展STEM課程,全面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在學生成長方面,會透過多元課外活動、全方位學習活動、師友計劃及生涯規劃活動等,發掘學生潛能,引領學生定立人生目標。
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創立至今逾四十年,過去一直秉持東華三院「有教無類」、「全人教育」的辦學宗旨,為區內學子提供優質教育,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具知識、有抱負、肯承擔的人才,成績獲得肯定。感謝教育局一直以來匡扶指導,東華三院董事局的支持鼓勵,亦有賴歷任校長及全體教師的努力。當然,創校馮氏家族及歷任校監的看顧更是功不可沒!
譚耀華校長
二零二零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