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課程

中一至中三級

配合歷史科課程,對重複部分省略不教。初中課程著重教導學生理解中國歷史發展脈絡,朝代史事因應其對歷史發展之重要性作剪裁,配合本科教學宗旨及目標。

新高中

根據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所頒布之課程:

課程包括三部分

甲.必修課題
乙.「歷史專題」部分
丙.歷史研習的態度與方法


必修課題
「歷史發展」部分

甲部 – 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
夏商周 1. 周代分封 2. 春秋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秦漢 1. 秦漢的統治政策 2.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魏晉南北朝 1. 北朝的漢胡融和 2. 東晉及南朝的士族與寒門  
隋唐 1. 隋唐治世 2. 安史之亂與唐代亡  
宋元明清(至鴉片戰爭爆發前夕) 1. 宋元的中央集權 2. 明清的君主集權 3. 清初的民族政策

乙部 – 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
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 1. 列強的入侵 2. 改革與革命    
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 民初政局 2. 國共分合 3. 抗日戰爭 4. 國共和談與內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 1. 社會主義建設 2. 「文化大革命」 3. 改革開放 4. 對外關係

可供本校學生選修的課題
「歷史專題」部分

二十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承傳與轉變
1. 知識分子在五四時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檢討 2. 知識分子在五四時期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傳與創新
地域與資源運用
1. 黃河流域 2. 長江流域 3. 珠江流域  
時代與知識分子
1. 中國知識分子的特色 2. 時代與知識分子的互動 3. 實踐理想與貢獻時代  
制度與政治演變
1. 田制與政治興衰 2. 兵制與國勢強弱 3. 科舉制與人才消長  
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
1. 道教 2. 佛教 3. 伊斯蘭教 4. 基督宗教
女性社會地位:傳統與變遷
1.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 2. 近代中國女性角色的轉變



** 本校選修「 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