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登入
主頁
學校概況
歷史與宗旨
教育目標
行政架構
班級特色
教職員
學校文件
校園設施
學校位置
學與教
學科
英文
中文
數學
生活與社會、公民與社會發展及通識教育
經濟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地理
世界歷史
中國歷史
綜合科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普通電腦科/資訊及通訊科技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普通話
音樂
體育
設計與科技
家政
視覺藝術
創客科
Language Across Curriculum
Introduction
Core Vocabulary
Sentence Pattern
English Builder
教務組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
電子學習園地
學生發展
學校社會工作
訓育組
活動照片
學生輔導組
德育及公民教育組
學生會
健康促進委員會
教師培訓組
課外活動組
校友會
家長教師會
校園電視台
校園電視台
昔日電視台
校曆
連結
子選單
英文
中文
數學
生活與社會、公民與社會發展及通識教育
經濟
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
地理
世界歷史
課程概覽
歷史學會
網站推介
多媒體資料區
學生優秀作品展
中國歷史
物理
化學
生物
普通電腦科/資訊及通訊科技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
普通話
音樂
體育
設計與科技
家政
視覺藝術
創客科
主頁
»
學科
»
世界歷史
課程概覽
中一至中三級歷史
學習歷史的宗旨在
提高和培養學生對過去的興趣;
幫助學生鑑古知今;
加強學生對社區及本土文化,以及對世界其他主要文化之認識;
向學生介紹歷史學家採用的獨特技巧,以訓練他們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為他們踏入成年階段作好準備。
學習歷史的目標
學生在完成中三課程後,應能:
獲取知識和理解,使他們能夠:
從不同的角度(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宗教、藝術) 認識和理解世界各大文化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徵;
認識和理解香港歷史的主要特徵,以及這些特徵與世界歷史發展的關係;
掌握研習歷史的基本概念和辭彙;
指出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
找出主要歷史事件和發展的演變及延續;
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解釋歷史;
掌握技巧,使他們能夠:
明瞭及正確地使用歷史辭彙;
按既定的準則排列事件的先後次序;
描述歷史地圖、模型、圖形、圖表、圖畫、表格和漫畫的特徵;
從歷史資料中作出歸納和推論;
找出對主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解釋;
分辨歷史事實與見解之間的不同;
運用想像力重組往事;
選取、組織和運用資料、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培養態度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
對過去的人事感興趣及欣賞人類的成就和理想;
明瞭歷史研習與現今生活息息相關;
了解和接納不同社會及不同時代所持的觀點、信念和價值觀;
對品德、公民及環境教育培養正確和積極的態度。
中四至中六級歷史
教學宗旨
本課程的宗旨是使學生能
理解過去的人、地方與事件之間關係的轉變, 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欣賞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與價值, 並且尊重其他社會的文化與承傳;
培養研習歷史的興趣, 欣賞歷史科的獨特之處;
以公正持平及設身處地的態度看待歷史的議題; 以及
充實自己, 成為本地、國家及世界上有識見、明事理的人。
課程目標
認識及理解
學生能建構知識並了解:
基本的歷史概念, 例如因果關係、演變與延續, 以及異同的比較;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方式, 以及各種詮釋方式所表達的不同觀點;
本身所屬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信念、經驗及行為, 以及這三者如何影響現今世界的發展; 及
二十世紀期間本地、國家、亞洲以及世界的主要事件/運動之間的相互關係。
歷史技能
學生能掌握如何:
分辨事實與見解, 辨識偏頗的觀點、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論點;
恰當地選用史料, 以提出合乎邏輯、前後一致的論點;
詮釋歷史資料及根據可用的證據作出合理的結論;
辨別並解釋歷史文獻和檔案怎樣反映作者/當代的人所持的態度、價值觀及情感;
蒐集與分析資料, 並臚列和衡量各種可行的方法, 從而作出決定和加以評估; 以及
根據環境因素的影響, 評價個人的行動及決定。
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培養以下的態度和價值觀:
明白可根據新的史料及其詮釋, 對歷史結論重新作出評價;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 既認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經驗、信念和行為, 亦認同人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 以及
具有國民意識及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課程架構
課程以主題式鋪排,兩個主題又以涵蓋世界,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為主,分別為
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轉變
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從英國管治到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發展成為國際城市
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日本及東南亞的轉變與發展
日本的轉變
東南亞的轉變
二十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
兩次世界大戰的關係及和約的簽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協作與繁榮30
經濟方面的國際協作
社會及文化方面的國際協作
評核形式
公開考試設兩卷。
卷一佔總分百分之六十,考試時間為兩小時。試卷設歷史資料題,範圍涵蓋課程必修部分。所有題目均須作答。試題內容乃根據不同形式之歷史資料,包括文獻、統計數據、地圖、漫畫及照片。
卷二佔總分百分之四十,考試時間為一小時三十分鐘。試卷設七題論述題,範圍涵蓋課程必修部分。考生可選答任何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