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至中三級歷史

學習歷史的宗旨在

  1. 提高和培養學生對過去的興趣;
  2. 幫助學生鑑古知今;
  3. 加強學生對社區及本土文化,以及對世界其他主要文化之認識;
  4. 向學生介紹歷史學家採用的獨特技巧,以訓練他們的思維;
  5. 培養學生的公民精神,為他們踏入成年階段作好準備。


學習歷史的目標

學生在完成中三課程後,應能:

  1. 獲取知識和理解,使他們能夠:
    • 從不同的角度(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宗教、藝術) 認識和理解世界各大文化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徵;
    • 認識和理解香港歷史的主要特徵,以及這些特徵與世界歷史發展的關係;
    • 掌握研習歷史的基本概念和辭彙;
    • 指出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
    • 找出主要歷史事件和發展的演變及延續;
    • 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解釋歷史;
  2. 掌握技巧,使他們能夠:
    • 明瞭及正確地使用歷史辭彙;
    • 按既定的準則排列事件的先後次序;
    • 描述歷史地圖、模型、圖形、圖表、圖畫、表格和漫畫的特徵;
    • 從歷史資料中作出歸納和推論;
    • 找出對主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解釋;
    • 分辨歷史事實與見解之間的不同;
    • 運用想像力重組往事;
    • 選取、組織和運用資料、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3. 培養態度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
    • 對過去的人事感興趣及欣賞人類的成就和理想;
    • 明瞭歷史研習與現今生活息息相關;
    • 了解和接納不同社會及不同時代所持的觀點、信念和價值觀;
    • 對品德、公民及環境教育培養正確和積極的態度。
中四至中六級歷史

教學宗旨

本課程的宗旨是使學生能

  1. 理解過去的人、地方與事件之間關係的轉變, 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2. 欣賞本身所屬文化的特質與價值, 並且尊重其他社會的文化與承傳;
  3. 培養研習歷史的興趣, 欣賞歷史科的獨特之處;
  4. 以公正持平及設身處地的態度看待歷史的議題; 以及
  5. 充實自己, 成為本地、國家及世界上有識見、明事理的人。


課程目標

  1. 認識及理解
    學生能建構知識並了解:
    • 基本的歷史概念, 例如因果關係、演變與延續, 以及異同的比較;
    • 陳述和詮釋歷史的方式, 以及各種詮釋方式所表達的不同觀點;
    • 本身所屬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信念、經驗及行為, 以及這三者如何影響現今世界的發展; 及
    • 二十世紀期間本地、國家、亞洲以及世界的主要事件/運動之間的相互關係。
  2. 歷史技能
    學生能掌握如何:
    • 分辨事實與見解, 辨識偏頗的觀點、隱晦的假設及空洞的論點;
    • 恰當地選用史料, 以提出合乎邏輯、前後一致的論點;
    • 詮釋歷史資料及根據可用的證據作出合理的結論;
    • 辨別並解釋歷史文獻和檔案怎樣反映作者/當代的人所持的態度、價值觀及情感;
    • 蒐集與分析資料, 並臚列和衡量各種可行的方法, 從而作出決定和加以評估; 以及
    • 根據環境因素的影響, 評價個人的行動及決定。
  3. 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培養以下的態度和價值觀:
    • 明白可根據新的史料及其詮釋, 對歷史結論重新作出評價;
    • 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見, 既認識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經驗、信念和行為, 亦認同人類共有的情操及理想; 以及
    • 具有國民意識及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課程架構

課程以主題式鋪排,兩個主題又以涵蓋世界,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為主,分別為

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轉變

  1. 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 從英國管治到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 發展成為國際城市
  2. 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
    •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3. 日本及東南亞的轉變與發展
    • 日本的轉變
    • 東南亞的轉變


二十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

    • 兩次世界大戰的關係及和約的簽署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1. 協作與繁榮30
    • 經濟方面的國際協作
    • 社會及文化方面的國際協作


評核形式

公開考試設兩卷。

      • 卷一佔總分百分之六十,考試時間為兩小時。試卷設四題歷史資料題,範圍涵蓋課程必修部分。所有題目均須作答。試題內容乃根據不同形式之歷史資料,包括文獻、統計數據、地圖、漫畫及照片。
      • 卷二佔總分百分之四十,考試時間為一小時三十分鐘。試卷設七題論述題,範圍涵蓋課程必修部分。考生可選答任何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