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結構

本課程建議分必修及選修兩部分。必修部分約佔本科課時的三分之二至六分之五,選修部分約佔本科課時的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建議必修部分由中四貫串至中六;選修部分則由中五開始。

必修課程:

必修部分體現本課程的基礎性。學生通過必修部分的學習,培養必須具備的文學素養,包括:審美體驗,讓學生感受文藝的愉悅,涵泳終身,具有藝術品味和情操;理解、分析、欣賞、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探索作品中所呈現的時代精神、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創作文學作品,以藝術手法,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

 

必修部分的學習內容以「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創作」為主,「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為輔。「賞析與評論」和「創作」二者可以互相促進,而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研習,則有助提升賞析與評論,以及創作能力。這三方面的學習分別說明如下:

文學賞析與評論

文學賞析與評論」是對文學作品的內容與藝術形式的感受、分析、欣賞及評論。

研習文學作品可先從直觀入手,學生可對文學作 品作整體感受,在感受過程中,體會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再由感性轉向知性,通過理解作品的字、詞、句、段,掌握作品的背景、內容、主題、結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品與作者經歷、寫作背景的關係,以及作品的意蘊、藝術手法和風格;然後二者結合,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和形式美,作品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思和創意,並評論作品的藝術手法,作家的文學成就及作品的文學價值等。

 

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是人們對生活或外界事物有了獨特的感受,激發起表達意欲,運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個人對週遭人事的細緻觀察與深入思索,是文學創作的泉源。創作文學作品,主要是將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經過選取、想像、虛構、提煉的過程,以概括、具體、生動的形式,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現出來。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培養對生活敏銳的觸覺和深刻的反思;運用不同的寫作技巧,嘗試不同文類的創作,豐富創作經驗。有了創作經驗,學生更容易感受、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判別作品的優劣與品評高下。

 

文學學習基礎知識

「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研習,有助學生理解、分析、欣賞和評論 文學作品,並提升創作能力,對學習起輔助作用,但要結合適當的 學習材料,不宜孤立地處理,作純知識的教授。

「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 各種文類的起源、流變及作品的題材;
  • 各種文類的基本特徵及主要的表現手法;
  • 代表作家作品的風格特色及其主要影響;
  • 文學評論及文學創作的常用術語。
必修課程指定作品(28篇)

指定作品篇目 2015/16 學年中四實施,2018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生效。)

 

1 《秦風蒹葭》——

2 《九章涉江》——

3 《齊桓晉文之事章》—— 子(節選由「齊宣王問曰」至「王請度之」)

4 《庖丁解牛》——

5 《蘇秦約縱》—— 戰國策(節選自《秦策》,由「說秦王書十上」至「蓋可以忽乎哉」)

6 《鴻門會》—— 記(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由「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至「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7 《戰城南》——

8 《短歌行》——

9 《歸去來辭》(並序)——

10 《將進酒》——

11 《登高》——

12 《進學解》——

13 《醉翁亭記》—— 歐陽修

14 《前赤壁賦》——

15 《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 周邦彥

16 《南鄉子》(何處望神州)—— 辛棄疾

17 《雙調夜行船 秋思》—— 馬致遠

18 《法場.竇娥冤》(第三折)—— 關漢卿

19 《西湖七月半》——

20 《卻奩.桃花扇》(第七齣)—— 孔尚任

21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紅樓夢》(第三回)—— 曹雪芹 (節選自由「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 至「也就不生別論」)

22 《死水》—— 聞一多

23 《錯誤》—— 鄭愁予

24 《書》—— 梁實秋

25 《我的四個假想敵》—— 余光中

26 《藥》——

27 《碗》—— 西 西

28 《日出》—— 禺(節選第二幕,由「李石清由中門進」至「把黃省三拖下去」)

選修課程

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

 

一、學習目標

  • 創作或改編文學作品,讓學生享受創作的愉悅,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並發揮創意,提高賞析和創作能力,發展個人風格。

 

二、學習重點

  • 認識相關的寫作理論;
  • 運用不同文類的特點自行創作或改編;
  • 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法自行創作或改編,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
  • 培養修訂作品的能力;
  • 提高創作的興趣;
  • 培養認真創作的態度(如尊重原創、不斷完善習作、樂於 接受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意見)。

 

三、預期學習成果

  • 學生能創作或改編不同文類的作品,表達思想感情,呈現個性;
  • 學生能發揮創意自行創作或改編作品;
  • 學生養成創作的興趣和習慣,認真創作。